1.禅学的经典语录
1 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原本无一物,何处染尘埃。
2 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 3 一花一世界,一木一浮生,一草一天堂,一叶一如来, 一砂一极乐,一方一净土,一笑一尘缘,一念一清静。 无染无所着,无想无依止。体性不可量,见者威称叹。 ----- 大方广佛华严经 4 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。5 由爱故生忧,由爱故生怖;若离于爱者,无忧亦无怖。
6 千山同一月,万户尽皆春。 千江有水千江月,万里无云万里天。7 是日已过,命亦随减,如少水鱼,斯有何乐?8 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。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
9 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10 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 11 一微尘中入三昧,成就一切微尘定。
而彼微尘亦不增,于一普见难思刹。 ---大方广佛华严经·贤首品 12 无染无所着,无想无依止。体性不可量,见者威称叹。 ----- 大方广佛华严经 13 法本法无法,无法法亦法,今付无法时,法法何曾法。 14 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。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 15 无苦集灭道,无智亦无得,以无所得故,菩提萨埵,依波若波罗密多故,心无挂碍,无挂碍故,无有恐怖。 16 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 17 出入云闲满太虚,元来真相一尘无。 重重请问西来意,唯指庭前一柏树. ----赵州禅师 18 三生石上旧精魂,赏月吟风莫要论; 惭愧情人远相访,此身虽异性长存。
19 百尺竿头不动人,虽然得入未为真, 百尺竿头需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 20 众鸟高飞尽,孤云独去闲。相看两不厌,惟有敬亭山。21 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 问君何能尔,心远地自偏。
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 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
此中有真意,欲辩已忘言。 </SPAN></SPAN>22 心无物欲,即是秋空霁海;坐有琴书,便成石室丹丘。23 一念起万水千山,一念灭沧海桑田24 有忍乃有济,无爱亦无忧 25 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是飞鸿踏雪泥。泥上偶尔留趾爪,鸿飞哪复计东西。
2.1000分求经典禅语
很喜欢蔡志忠的漫画,尤其是他以中国古代经典书籍为题材的漫画,画风清朗,线条简明,不失原书故事的本色实质,同时更好地阐明了原有故事的内容,体现了原有故事的涵义,寓教于乐,很是爱不释手,家里也藏有一些,其中就有《禅说——尊者的棒喝》,但我一直记的是《六祖经典》或《六祖说禅》(因为自达摩在南北朝时期来中国所开创禅宗,传至第六代宗师慧能之后,禅宗才开始发扬光大,生生不息,派别林立,日益强盛,故以前六位宗师尊称为六祖)。因为现自己不在家中,也只能遗憾不能求证了。“句句珠玑,鞭辟入里”,是我对此书的最佳感受及评赞,简而言之,禅就是对人生的一种冥思,顿悟和理解的过程。很可惜直至今日,禅宗已在中国几乎消弭殆尽,少林寺虽为禅宗最大的衣钵继承,但在现实的冲击,商业的刺激,以及自身发展的偏差下,已变成了扬武抑思,以动代静为内涵本质的禅宗,使得这可以说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(达摩曾在中国面壁九年,苦思冥想的而顿悟开创禅宗,并非他带来自外国),离我们遥遥而去。而日本却将其传承下来,得以保存并发展,因此包括英文中的“禅”也来自于日语,而不是中国这片“禅”的生生之地。
既然你说不要胡乱摘抄,我就将我所记得的禅宗第六祖师慧能顿悟参禅后,写的一首诗,这也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禅语,奉送给你,同时这也需你自己去参禅领悟。
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
3.问:究竟什么是禅文化
净空法师---禅定是什么,外不著相叫禅,内不动心叫定
首先我们要懂得什么是「禅定」,要把禅定的定义搞明白,不能够产生误会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《坛经》为我们解释,「外不著相叫禅」,「内不动心叫定」,坐禅,「内不动心叫坐」,坐就是定。我们晓得六祖大师在黄梅参学,他是从《金刚般若经》悟入的,这个说法也是从《金刚经》里面来的。《金刚经》在末后世尊教导须菩提,弘法利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,就是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。不取于相就是外不著相,如如不动就是内不动心,所以六祖的讲法,就是《金刚经》这两句话。这两句话用现代的话说,内不起是非人我之见,不生贪瞋痴慢疑之想,这是定;外不受外面境界五欲六尘境界的诱惑,这是禅。所以你要懂得禅定真正的意义,然后才晓得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禅。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是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戒定慧三学。禅定是属于定学,是佛家修行的枢纽。 八万四千法门,这是说修禅定的方法、手段不一样,但论方法、手段是无量无边,不止八万四千,哪个法门都能成就禅定,都能帮助你「内不动心,外不著相」。所以,念佛堂当然可以成就禅定,不但成就禅定,而且成就很深的禅定。释迦牟尼佛在《大集经》里面赞叹念佛法门为「无上深妙禅」。无上深妙禅就是净宗讲的功夫成片、事一心不乱、理一心不乱,也叫「念佛三昧」。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,对于修学就不至于疑惑,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修学决定会成就。
4.什么是禅
禅文化,是指以中国佛教禅宗思想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。
禅文化,可以分为经典(禅文)、思想(禅语)、诗歌(禅诗)、书法(禅书)、绘画(禅画)、音乐(禅乐)、武术(禅武)、中医(禅医)、农耕(禅农)、素食(禅食)、茶道(禅茶)、舞蹈(禅舞)、慈道——慈悲之道和慈善之道(禅慈)、孝道(禅孝)等若干种类,其表现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而当我们将此行此业融入禅的意识以及禅的境界,它便成为了“禅”的一种。 在此也印证了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提出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”的思想,即有生活禅。
禅文化是中国元素之一,体现着中国智慧思想。禅,基于对佛教宗教层面的理解,但佛教本身强调“生活禅”,禅的意境、禅的境界体现在现实生活之中,在现实生活之中提高我们的境界和素质,使生活更加丰富,具有内涵。
我们不能在物质上了层次后却生活在一种肤浅之中,我们要有一种丰富的生活文化底蕴。 这种文化底蕴可以从禅文化中去琢磨、去发掘。
在社会的俗文化中,更好地体现出一种高雅的文化,超脱的文化,而且对中华民族基本素质的提升有价值的文化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,禅文化不仅只是纯粹宗教层面,还存在于社会生活层面。
5.关于《禅文化》的作文
一放暑假,我就来到乡下外婆家。外婆家屋旁有一个不大的水塘,池塘边长着许多树木,其中有两棵大柳树,上面有许多禅。
中午前后,禅就在树上高声叫着:“知了——知了”“热死了——热死了”叫声此起彼伏。这时2你如果遮住阳关,顺着树枝仔细瞧,就能看见禅使劲的将尾部时不会叫的。
禅不叫的时候,喜欢在树丛中飞来飞去,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。禅有寸把头,身体扁扁的,背上有深褐色的硬壳和透明的双翅,头上有两只大眼睛,听在树上的时候,有的静止不懂,有的爬来爬去。
禅的幼虫长着金黄色的外壳,每到晚上,树下就有许多这样的幼虫从土里钻出来,据说幼虫出土后,要蜕了皮才能变成禅。
禅是我夏天喜欢的小昆虫,在大树下倾听禅鸣,是我的一大乐趣。
6.描写武夷山禅茶文化诗句
芙蓉绿雪
悟莲心
轻雾凝珠露寒晨,幻若莲心初见魂
闲塘一方水荷香,郁郁淤泥养其芳
经宿十昼窨花芽,露水芙蓉悟香茶
质本洁来心易净,不负容颜负霜花
入世那堪泥淖染,出世结缘入禅茶
释和心
路畔小荷泪痕深,青衣顿首初见人
闲塘半亩波潋滟,波面新出叶田田
采撷鲜叶入茶芽,荷茶两味双生花
辛苦最怜人世乐,一夕成环夕夕玦
释然和合脱苦海,勘破放下皆无碍
至善心
一塘烟雨锁红萼,熙怡内把莲心握
清水芙蕖除旖旎,纤纤素手语依依
拨开红萼茶一撮,经宿荷香浸茶多
手捻香茶忆莲须,慢解细绳散轻花
上善若水香馥长,不枝不蔓无哀殇
7.佛茶的唯美句子
佛茶的来唯美句子
佛与茶的结缘,像源是与生俱来的。只因bai上天注定的本性契du合,故前zhi人有“禅茶一味”的说法。dao
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以来,距今大约2000多年历史。两千年的风云际会,佛教精神已深刻影响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。世道轮回中,佛家以慈悲心怀关照现世疾苦、超脱过去苦难、照见美好未来,一切善恶、美丑都在“吃茶去”的淡定中,找到内心的真正平衡。
佛能洗心,茶能涤性。苦中有甜,甜中是苦,先苦后甘,人生亦如是,如饮黑茶。生活禅,幸福茶,禅洱茯茶,一生幸福。
茶是草,客是宝,得罪茶商不得了。
在又苦又甜的茶里,可以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和哲理。
此地千古茶国,满城都是君子。寻味君子知味来,伴香雅士携香去。
吾年向世味薄,所好未衰惟饮茶。
佛茶一般分为十道程序,如:莲花入场、普施甘露等,取“功德圆满”之意,让人感受到庄严肃穆的佛家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