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LOL小法全部台词
1.如果我俩角色互换,我会让你看看什么叫残忍! Know that if the tables were turned, I would show you no mercy
2.我会吞掉你的灵魂! I will swallow your soul!
3.即使是死亡,也会因为我的出场而颤抖不已! Even death trembles in my presence!
4.放弃吧! Give up now!
5.你的亲友们正在饱受折磨! Even now your loved ones suffer!
6.我能看见你内心的恐惧! I can see the fear in your heart!
7.你的灵魂将会供我驱使! Your soul will come to serve me!
8.我是魔鬼!不许笑! I am evil! Stop laughing!
9.我……还会…以你无法想象……的强大姿态…再次苏醒的 I will rise again, more powerful than you can ever imagine
10.看清楚了!我可不是《最终梦想》里的黑魔导士! What's black and blue and is about to show you the definition of pain?
11.我闻到死亡的气息了! I smell death
12.是啊!哈哈哈哈哈! Yes! Hahahaha
13.又在祈祷了么? Stuck in prey again?
14.苦难与折磨在等着你呢! Suffering awaits!
15.魔法!它在召唤我! The magic! It calls to me!
16.你的命令让我厌倦!! Your commands tire me
17.捷径只有一条,我不是在说笑! It's only a short way and it's not a short joke
18.在你否定了灵魂中的黑暗面的同时,你的力量也被一起否定了! You deny the darkness in your soul, you deny your powe
扩展资料:
邪恶小法师·维迦是竞技游戏《英雄联盟》中的英雄角色。
维迦的邪恶在于拥有超强的区域限制技能,让对手滞留于战场无法脱身,超高的AP输出让对手胆寒,延迟的黑暗物质让对手无法安心补刀不得不将到手的金钱挥洒。
维迦是热衷于黑暗巫术的大师。几乎没有哪个凡人敢碰的恐怖力量,他却能敞开怀抱。作为拥有自由精神的班德尔城居民,他渴望突破约德尔魔法的边界,于是转而研究那些被隐藏数千年的秘法文字。
现在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偏执的生物,对宇宙的奥秘无限向往。人们总会低估维迦的力量。虽然维迦发自心底地觉得自己是邪恶的,不过他的一些心底的原则也的确会让人质疑他的深层动机。
“谁说恶魔一定要样貌可怖?”~邪恶小法师
2.弘一大师有哪些名言
1、“不让古人是谓有志,不让今人是谓无量。”
常有超越古人之大志,欲成就一番大业于胸中,但有时候却对不少今人的言行无法容忍,目前我可为是有大志而小气量之人。
2、“有才而性缓,定属大才。有智而气和,斯为大智。”
不知是否真有才,但性格稍显愚木;向往智慧,大多时间能够保持一个和气的心境。大才和大智是我此生向往的境地,应该加以勤学苦练才对。
3、“以恕已之心恕人则全交。以责人之心责已则寡过。”
宽恕自己是常有的事情,而且借口十足;也有能够宽恕别人的心,但是需要时日。斥责别人倒是不多,如有,却似乎很严厉,如雷霆,实不足取。但也常以斥责别人的姿态内责自己。
4、“在事者,当置身利害之外。建言者,当设身利害之中。”
这点倒是做的还可以,遇事敢于承担责任,敢于直言,不怕吃亏。
5、“临事须替别人想,论人先将自己思。”
做事情,还是替自己想的多,似乎还没有多替别人思考的习惯,这点今后应该多加注意。书面文字论人功过,虽然不属那些长舌妇类,但也毕竟不是好的品性气质,应引以为戒。
6、“静坐常思已过。闲谈莫论人非。”
闲谈时候,一般不喜欢论人非;以前喜欢气功,还常常静坐,也能够思考自己的得失过错,但现在很少能够屏息静坐常思己过,虽偶尔留于行文,但毕竟不如静坐思过来得彻底。
7、“对失意人,莫谈得意事。处得意日,莫忘失意时。”
与故人朋友相约,时常提起那些陈旧的往事,有得意的眉飞色舞,也有失魄时的义愤填膺和无所事事。以后如遇此等场面,应该简单掠过,不要多提自己,还是多听听他人的故事。
8、“不尽人情,举足尽是危机。不体物情,一生俱成梦境。”
9、“以淡字交友,以聋字止谤,以刻字责已,以弱字御侮。居安,
虑危。处治,思乱。”
还能够做到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心态交朋友;在杜绝或自行消化那些经过自己眼、耳的流言蜚语还需要下功夫;以后应该时常严厉自责,以弱的姿态化解外界的强势之力,鼓励自己做到居安思危。
10、“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。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。”
经常被外物所扰动,可见定性之差。
11、“意粗,性躁,一事无成。心平,气和,千祥骈集。”
感觉意粗和性躁的性格特征随着诸多经历增多而逐渐趋于心平气和,也许一事无成的态势会得到些缓解。
12、“公,生明。诚,生明。从容,生明。”
公正,诚实的品德还需要不断精进,从容不迫的心态还需要加以苦练。
13、“心志要苦,意趣要乐,气度要宏,言动要谨。”
心志虽苦,但有意趣所乐相弥补;仍然需要扩大气度,在言行举止上更需要谨慎、周密。
14、“事能常足,心常惬。人到无求,品自高。”
做事情倒是经常能够获取满足,心灵也常常能够得到慰藉。如果说到无求的境界,确实相距甚远。至今,我还没有拥有过任何值得一道的东西,没有拥有,何谈无求?也许,将来能够倾其所能,创下一番业绩,再谈论无求的高境,或许还有资格,说不定到那时候,品德还会自然上个台阶。
15、“知足常乐,终生不耻。知止常止,终生不辱。”
能够做到知足常乐,但是我感觉到自己还没有到应该停止前进的地步,因此,我仍需努力、精进。
16、“谦退是保身第一法,安祥是处事第一法,涵容是待人第一法,恬淡是养心第一法。”
谦虚退让做得还不错,待人也还有容,恬淡能够沾边,处事还不能够达到安详、圆融的层次。
17、“人好刚我以柔胜之,人好术我以诚感之。 ”
不喜欢别人以术待我,也很少以术待人;喜欢直来直去,不浪费宝贵时光。不想与人争斗,如果别人欺我太甚,则喜欢以刚克刚,往往搞得两败俱伤,实为失败之举止。未来欲成大业,还要学习水的品德,善于以柔克刚。
18、“必有容,德乃大。必有忍,事乃济。”
胸有多大,事业有多大。虽然目前还没有什么事业来衡量自己的心胸,但人生毕竟会有那一天的。如果想成就更大的事情,看来一是要抓住良好的机遇,二就是要修炼心胸,那种有忍乃大而后能成大德性的天下容器。
3.佛学经典语录有哪些
一、人之所以痛苦,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。
二、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,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。三、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,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。
因为你自己的内心,你放不下。四、好好的管教你自己,不要去管别人。
五、不宽恕众生,不原谅众生,是苦了你自己。六、别说别人可怜,自己更可怜,自己修行又如何?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?七、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,不是做给别人看的。
八、福报不够的人,就会常常听到是非;福报够的人,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。九、修行是点滴的工夫。
十、在顺境中修行,永远不能成佛。十一、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。
十二、你随时要认命,因为你是人。十三、你永远要宽恕众生,不论他有多坏,甚至他伤害过你,你一定要放下,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。
十四、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,没有例外的。十五、当你快乐时,你要想,这快乐不是永恒的。
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。十六、认识自己,降伏自己,改变自己,才能改变别人。
十七、今日的执著,会造成明日的后悔。十八、你可以拥有爱,但不要执著,因为分离是必然的。
十九、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。二十、你什么时候放下,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。
二一、内心没有分别心,就是真正的苦行。二二、学佛第一个观念,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。
你看众生的过错,你永远污染你自己,你根本不可能修行。二三、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,你就要赶快去忏悔,这就是修行。
二四、业障深重的人,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,真正修行的人,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。二五、每一种创伤,都是一种成熟。
二六、当你知道迷惑时,并不可怜,当你不知道迷惑时,才是最可怜的。二七、狂妄的人有救,自卑的人没有救。
二八、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,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。不满人家,是苦了你自己。
二九、一切恶法,本是虚妄的,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。一切善法,也是虚妄的,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。
三十、当你烦恼的时候,你就要告诉你自己,这一切都是假的,你烦恼什么?三一、当你未学佛的时候,你看什么都不顺。当你学佛以后,你要看什么都很顺。
三二、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,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。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,那样子你会很痛苦。
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。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。
三三、承认自己的伟大,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。三四、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。
三五、医生难医命终之人,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。 三六、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,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。
三七、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,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。 三八、毁灭人只要一句话,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,请你多口下留情。
三九、当你劝告别人时,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,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。四十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。
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。四一、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?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,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? 四二、忌妒别人,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。
忌妒别人,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。四三、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,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。
四四、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,都会说出同一句话,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!四五、恋爱不是慈善事业,不能随便施舍的。感情是没有公式,没有原则,没有道理可循的。
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。四六、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,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,别人就容易接受。
四七、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。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。
四八、能说不能行,不是真智慧。四九、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,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。
五十、同样的瓶子,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?同样的心理,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?五一、得不到的东西,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,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,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。当有一天,你深入了解后,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。
五二、这个世间只有圆滑,没有圆满的。五三、修行要有耐性,要能甘于淡泊,乐于寂寞。
五四、活着一天,就是有福气,就该珍惜。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,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。
五五、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,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,你懂吗?五六、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,我且问你,百年以后,那一样是你的。五七、欲知世上刀兵劫,但听屠门夜半声。
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,灾祸横生,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?五八、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。五九、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,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,乃至于珍惜生命。
不了解生命的人,生命对他来说,是一种惩罚。六十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,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。
4.佛语童心10条语录经典台词
经典一: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,物非物,心高于物 心是心,物是物,心物合一,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,不是尘,尘在心中,化灰尘 世间人,法无定法,然后知非法法也;天下事,了犹未了,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,人人皆由佛性,重在修心和意,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: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? 源自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,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,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, 不忍离去,于是留在了地府,并立下重誓:“我不入地狱,谁入地狱,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!”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,属于佛教的大乘 经典三: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:所有相皆是虚妄;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:美好的爱情,动人的爱情,原来都是虚幻的!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!如坠梦中,近在眼前,却触摸不到;遥远的总是最美,因为遥不可及,充满想象,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,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,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,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,得到心碎的结局,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: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,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;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,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,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、感受,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,所以记得佛家的句: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!聚散,喜忧皆是缘! 经典四: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”的!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,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,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!“说”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,所以不可说!佛陀有这么多经书,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,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:有的事可说不可做,有的可做却不可说,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,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《涅盘经》云:「不生生不可说,生生亦不可说,生不生亦不可说,不生不生亦不可说,生亦不可说,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,亦可得说 经典五: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“般若波罗密多心经”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,尽得禅宗精髓! 全句为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” 佛家讲“色”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,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,而使身心不得自在,使得谈空却又恋空,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,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,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,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,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,则由事物的共性,因缘关系,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,善恶循环所谓:要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,要知后世果,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六:一花一世界,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: 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 出自《华严经》:昔时佛祖拈花,惟迦叶微笑,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,得升天堂! 佛曰:一花一世界,一草一天堂,一叶一如来,一砂一极乐,一方一净土,一笑一尘缘,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,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,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,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处处皆是佛,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七: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,并不出自佛经,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:修百世方可同舟渡,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,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,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,皆系缘分! 偶然的相遇,蓦然回首,注定了彼此的一生,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八:大悲无泪,大悟无言,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,不是感情,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;大悟就是开大智慧,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;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,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? 年龄越长,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九:苦海无边,回头是岸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?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五十三:“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,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,决心改过,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,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,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,境由心生内心平和,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:心险佛众生,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,向何处求佛?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十: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,心不动,人不妄动,不动则不伤;如心动则人妄动,伤其身痛其骨,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,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,不存妄想,心如止水,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,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,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,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,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,则物可物;以物物非物,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,名不得物之实,名物不实,是以物无佛语有云: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。
5.佛语静心经典简短句子
静心是减压的好方法,心静则意定,意定则慧生。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佛经经典静心名句,供大家参考。
★佛言,爱欲莫甚于色。色之为欲,其大无外,赖有一矣,若使二同,普天之人,无能为道者矣。
★智人除心不除境,愚人除境不除心。心既除矣,境岂实有。
★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。
★劝君莫借风流债,借得来时还得快。室中自有代还人,汝欲赖时她不赖。
★佛言:夫为道者,如牛负重,行深泥中,疲极不敢左右顾视。出离淤泥,乃可苏息。沙门当观情欲,甚于淤泥。直心念道,可免苦矣。
★是日已过,命亦随减。如少水鱼,斯有何乐。
★舍利子。色不异空。空不异色。色即是空。空即是色。受想行识。亦复如是。舍利子。是诸法空相。不生不灭。不垢不净。不增不减。
★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。若见世间过,即非真修者。
★此身已在含元殿,更向何处问长安。
★佛言:恶人害贤者,犹仰天而唾,唾不至天,还从己堕。逆风扬尘,尘不至彼,还坌己身。贤不可毁,祸必灭己。
★爱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净土。
★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
★心有所住,即为非住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。
★二八佳人体似酥,腰间仗剑斩愚夫。虽然不见头落地,暗里摧君骨髓枯。
★得生与否,全由信愿之有无;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浅。
★佛言:沙门行道,无如磨牛,身虽行道,心道不行。心道若行,何用行道。
★若诸世界六道众生,其心不淫,则不随其生死相续。汝修三昧,本出尘劳。淫心不除,尘不可出。纵有多智禅定现前,若不断淫,必落魔道。
★知见立知,即无明本。
★哀哉三界,爱欲为根。根株不拔,莫望生西!莲花国土,永离尘情,此缘能断,彼质斯成。
★嗟乎!凡夫例登补处,奇倡极谈,不可测度。华严所禀,却在此经。而天下古今,信少疑多,辞繁义蚀,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!
★归元性无二,方便有多门。
★我自无心于万物,何妨万物常围绕。
★一切惜身命,人畜等无殊。若欲食众生,先试割身肉。
死是极大苦,谁能不畏之。但当自观身,云何食他肉。
为利杀众生,以财网诸肉。二俱得杀业,死堕叫唤狱。
★佛言:人系于妻子舍宅,甚于牢狱。牢狱有散释之期,妻子无远离之念。情爱于色,岂惮驱驰。虽有虎口之患,心存甘伏。投泥自溺,故曰凡夫。透得此门,出尘罗汉。
★佛言:慎勿视女色,亦莫共言语。若与语者,正心思念:我为沙门,处于浊世,当如莲华,不为泥污。想其老者如母,长者如姊,少者如妹,稚者如子。生度脱心,息灭恶念。
★报君今日是十六,念佛须当戒淫欲。淫欲断时生死断,便是如来亲眷属。
★若信愿坚固,临终一念十念,亦决得生。若无信愿,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,雨打不湿,如铜墙铁壁相似,亦无得生之理。
★若能转物,即同如来
★厌离未切终难去,欣爱非深岂易生。铁围山外莲花国,掣断情缰始放行。
★当知虚空生汝心中,犹如片云点太清里,况诸世界在虚空耶?
★尘沙劫又尘沙劫,数尽尘沙劫未休。当念只为情未撇,无边生死自羁留。
★青青翠竹,总是法身,郁郁黄花,无非般若。
★释迦所以兴出世,惟说弥陀本愿海。
★一切行无常,生者必有尽,不生则不死,此灭最为乐。
★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。
★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
★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信愿念佛 求生净土
6.求弘一法师所说的名言
1、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,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。
2、临事须替别人想,论人先将自己想。
3、不近人情,举足尽是危机;不体物情,一生俱成梦境。
4、善用威者不轻怒,善用恩者不妄施。
5、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,出顺境心须用收敛法。
6、谦,美德也,过谦者怀诈;默,懿行也,过默者藏奸。
7、缓事宜急干,敏则有功;急事宜缓办,忙则多错。
8、心志要苦,意趣要乐,气度要宏,言动要谨。
9、无事时戒一偷字,有事时戒一乱字。
10、大着肚皮容物,立定脚跟做人。
11、自家有好处,要掩藏几分,这是涵育以养深;别人不好处,要掩藏几分,这是浑厚以养大。
12、谦退是保身第一法,安详是处世第一法,涵容是待人第一法,恬淡是养心第一法。
13、逆境顺境看襟度,临喜临怒看涵养。
14、事当快意处须转,言到快意时须住。
15、殃咎之来,未有不始于快心者。故君子得意而忧,逢喜而惧。
16、花繁柳密处拨得开,方见手段;风狂雨骤时立得定,才是脚跟。
17、人当变故之来,只宜静守,不宜躁动。即使万无解救,而志正守确,虽事不可为,而心终可白。否则必致身败,而名亦不保,非所以处变之道。
18、心思要缜密,不可琐屑;操守要严明,不可激烈。
19、聪明者戒太察,刚强者戒太暴。
20、以情恕人,以理律己。
21、以恕己之心恕人,则全交;以责人之心责己,则寡过。
22、识不多则多虑,威不足则多怒,信不足则多言。
23、缓字可以免悔,退字可以免祸。
24、处难处之事愈宜宽,处难处之人愈宜厚,处至急之事愈宜缓。
25、论人当节取其长,曲谅其短;做事必先审其害,后计其利。
26、凡一事而关人终身,纵确见实闻,不可着口;凡一语而伤我长厚,虽闲谈嬉戏,慎勿形言。
27、任难任之事,要有力而无气;处难处之人,要有知而无言。
28、恩怕先益后损,威怕先松后紧。
29、修己以清心为要,涉世以慎言为先。
30、毋以小嫌疏至戚,毋以新怨忘旧恩。
31、群居守口,独坐防心。
32、盛喜中勿许人物,盛怒中勿答人书。
33、喜时之言多失信,怒时之言多失体。
7.弘一法师的经典诗句谁知道
无心者公,无我者明。
自古仁人志士,以儒济世、以道修身、以佛治心,可谓是智慧通达。 以淡字交友,以聋字止谤;以刻字责己,以弱字御侮。
事不可做尽,言不可道尽。 学一分退让,讨一分便宜;增一分享用,减一分福泽。
恩怕先益后损,威怕先松后紧。 涵容以待人,恬淡以处世。
必有容,德乃大;必有忍,事乃济。 以虚养心,以德养身,以仁义养天下万物,以道养天下万世。
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,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。 弘一法师晚年手书“悲欣交集” 刘念台云:“涵养,全得一缓字,凡言语、动作皆是。”
应事接物,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,才见涵养。 逆境顺境看襟度,临喜临怒看涵养。
人生最不幸处,是偶一失言,而祸不及;偶一失谋,而事幸成;偶一恣行,而获小利。后乃视为故常,而不恬不为意。
则莫大之患,由此生矣。 于作事,必克己谨严,要做到极致。
于生活,应戒绝奢华,一切从简。 不自重者取辱,不自畏者招祸。
事当快意处须转,言到快意处须住。 物忌全胜,事忌全美,人忌全盛。
麻烦采纳,谢谢。
8.求弘一法师所说的名言
这是俺从《弘一大师文学集》中精挑细选的部分内容,供养给您,希望您喜欢! 弘一大师文学集 晚晴集 一 元无我人,为谁贪嗔?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2 二 知苦、厌苦、求离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2 三 达观、真观、平等观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3 四 少欲知足、静默养道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5 五 忍辱精进、一心向道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6 六 福慧始闻、老实念佛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7 七 净业警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8 八 禅偈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13 一、元无我人,为谁贪嗔 1、我若多嗔及怨结者,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,当作是念:“云何此人欲求菩提,而生嗔恚及以怨结?此愚痴人,以嗔恨故,于自诸苦不能解脱,何由能救一切众生?” (华严经修慈分) 2、离贪嫉者,能净心中贪欲云翳,犹如夜月,众星围绕。
(理趣六波罗蜜多经) 3、生死不断绝,贪欲嗜味故。养欲入丘冢,虚受诸辛苦! (大宝积经富楼那会) 4、是身如掣电,类乾闼婆城。
云何于他人,数生于喜怒? (朱法集要经) 5、嗔恚之害,则破诸善法,坏好名闻,今世后世,人不喜见。 (佛遗教经) 6、嗔,是失佛法之根本;坠恶道之因缘;法乐之冤家;善心之大贼;种种恶口之府藏。
(智者大师) 7、元无我人,为谁贪嗔? (圭峰法师) 8、勿谈世间文学诗词,而碍正法!勿逐悭、贪、嫉妒、我慢、鄙覆习气,而自毁伤! (藕益大师) 9、内不见有我,则我无能;外不见有人,则人无过;一味痴呆,深自惭愧!劣智慢心痛自改革! (藕益大师) 二、知苦、厌苦、求离苦 1、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,恶露不浮,无可乐者! (佛说无量寿经) 2、如何说得娑婆苦?苦事纷纷等猬毛! (西斋禅师) 3、于此土声色诸境,作地狱想、苦海想、火灾想。诸宝物作苦具想。
饮食、衣服如脓血铁皮想。(妙叶禅师) 4、无忧恼处,我当往生,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。
(观无量寿佛经) 5、五浊恶世寒热苦恼,秽相熏炙,不容一刻居住。 (袁宏道) 6、如就刑戮,若在狴牢;怨贼所追,水火所逼;一心求救,愿脱苦轮。
(天如禅师) 7、归命大慈父,早出娑婆关。 (藕益大师) 三、达观、真观、平等观 1、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,作一超方特达之观。
(藕一大师) 2、放开怀抱,看破世间,宛如一场戏剧,何有真实? (莲池大师) 3、达宿缘之自致,了万境之如空,而成败利钝,与味萧然矣! (莲池大师) 4、报缘虚幻,不可强为。浮世几何,随家丰俭。
苦乐逆顺,道在其中。动静寒温,自愧自悔。
(佛眼禅师) 5、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,等彼器中蚊那蚋,纷纷狂闹耳!一化而生,再化而死,化海漂荡,竟何所之!梦中复梦,长夜冥冥,执虚为实,曾无觉日!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,其孰与而觉之欢? (仁潮禅师) 6、轮转生死中,无须臾少息,犹复熙熙如登春台;曾不知佛与菩萨,为之痛心而惨目也!(彭二林) 7、悲哉众生!欲念未除,道根日坏。佛之视汝,将何以堪? (彭二林) 8、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,勤修戒智慧? (藕益大师) 9、若失本心,即当忏悔,忏悔之法,是为清凉。
(金刚三昧经) 10、生宏律范,死归安养,平身所得,唯二法门。 (灵芝元照律师) 11、菩萨若能随顺众生,则为随顺供养诸佛;若 于众生尊重承事,则为尊重承事如来;若令 众生生欢喜者,则令一切如来欢喜。
(华严经普贤行愿品) 12、迦叶白佛:我等从今,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乡,若生轻心,则为自伤。佛言:善哉快论! (首楞严三昧经依宝王论节文) 13、鼻有墨点,对镜恶墨,但揩于镜,其可得耶?好恶是非,对之前竟,不了自心,但尤于境,其可得也?洗分别之鼻墨,则一镜圆净矣!万境咸真矣!执石成宝矣!众生即佛矣! (飞锡法师) 四、少欲知足、静默养道 1、行少欲者,心则坦然,无所尤畏,触事有余,常无不足。
(佛遗教经) 2、身语意业不造恶,不脑世间诸有情。正念观知欲境空,无益之苦当远离。
(有部律周利盘陀伽尊者,三月不能诵得,即此伽陀也。) 3、名誉及利养,愚人所爱乐,能损害善法,如剑斩人头。
(有律部) 4、世间色声香味触,常能诳惑一切凡夫,令生爱著。 (智者大师) 5、畏寒时欲夏,苦热复思冬,妄想能消灭,安身处处同。
草食胜空腹,茅堂过露居,人生解知足,烦恼一时除。 (莲池大师) 6、种种恶逆境界,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。
名利、声色、饮食、衣服、赞誉、供养,种种顺情境界,尽情看作毒药毒箭。 (藕一大师) 7、凡夫学道法,唯可心自知,造次向他道,他即反生诽。
谛观少言说,人重德能成,远众近静处,端坐正思惟。但自观身行,口勿说他短,结舌少论量,默然心柔软。
无知若聋盲,内智怀实宝,头陀乐闲静,对修离懈惰。 (道宣律师) 8、处众处独,宜韬宜晦。
若哑若聋,如痴如醉。埋光埋名,养智养慧。
随动随静,忘内忘外。 9、深潜不露,是名持戒,若浮于外,未久必败。
有口若哑,有耳若聋,绝群离俗,其道乃崇。(西方确指) 10、从今以后,原遁世不见知而不悔,作一斋公斋婆,向厨房灶下安稳过日。
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。 (彭二林) 11、当屏人独处,自办道业,以设像为师。